以研导学 以学促研 聚焦主业 助力攻坚
——教育部评估中心年轻干部理论学习小组开展联学联研活动
2020-09-23 文章来源:
9月18日上午,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以下简称“评估中心”)3个年轻干部理论学习小组(以下简称“青年学习小组”)开展联学联研活动,交流 “三州三区”和52个未摘帽贫困县所在地市高校的“本科人才培养助力脱贫攻坚社会责任担当专题研究”分报告撰写情况,讨论总报告撰写思路与提纲。联学联研活动由第二青年学习小组组长、专题研究课题组组长阮伯兴主持,全体青年干部参加活动,评估中心全体支部委员、学习小组3位导师出席指导。部党建联络员姚喜双同志远程审阅研究报告并指导。
提高认识、躬身上场、发现感动、收获成长,分报告研究结硕果
阮伯兴首先汇报了课题研究的总体进展和各分报告撰写的总体情况。课题组自5月29日成立以来,已开展了近4个月的研究工作。研究工作以3个青年学习小组为单位,以每位成员各自为独立撰写主体,以每所高校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每校形成一份研究分报告。截至目前,课题组已全部完成了分报告初稿的撰写任务,共提交了25份,总计16万余字的研究报告,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课题组成员分别汇报了各自的分报告研究情况和心得体会。大家普遍认为,通过深入研究贫困地区高校助力脱贫攻坚的成效,深刻领会到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重大意义,深化了对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批示指示论述的理解,特别是对关于教育对于打破贫困代际传递根本作用的理解把握,深入理解了教育部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收官战的坚定决心,对专项研究的使命感、责任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随着研究的深入,成员们对贫困地区高校扎根当地办学的意义有了更深层的认识,成员李涛在汇报时说到:“评价一所大学的成绩,有很多指标,但必须明确的是,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西藏民族大学区位和历史的短板让我们不能苛求它的科研成果与东部发达地区高校相比肩,然而实践已经检验了该校“立德树人”的努力,它也用60多年来的办学,向中央、向西藏交了一份答卷。”
汇报中,成员们纷纷表示,通过每人亲手撰写研究报告,年轻干部们提高了信息获取能力、强化了素材整理能力、提升了问题分析能力、锻炼了文案撰写能力,思想意识、理论素养、研究能力和业务水平均得到了较大提升,人人有收获,人人有成长,为以后参与评估中心的其他研究工作夯实了基础。
各抒己见、交流思想、精准指导、锚定方向,总报告研究再起航
第一青年学习小组成员、课题组副组长王铄汇报了脱贫攻坚专项研究课题总报告的提纲草拟情况。该提纲是在对各分报告整合后提炼形成。随后,各位成员对提纲内容进行了深入研讨。评估中心支委委员、青年学习小组导师对专项研究工作进展进行了点评,并对未来总报告研究给予了指导。学习委员李智指出,专项课题研究帮助中心的青年干部厚植了家国情怀、强化了使命担当、推进了身体力行,使年轻干部在思考问题时站位提高了、格局提高了、能力提高了,起到了培养干部、锻炼队伍的作用。总报告要充分体现教育作为“人才第一资源”“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这三大“第一”结合点在扶贫工作中的独特优势,要着力在高等教育基础功能,即人才培养对脱贫攻坚的贡献上做文章。周爱军副书记指出,专项课题研究对中心年轻干部提升对国家政策的把握能力、研究撰写能力和集体协作攻关能力有很大帮助,进展良好,达到了预期目的。总报告的研究目标要更加凝练明确,研究要聚焦于本科教育但视野不应仅局限于本科,提纲的框架结构仍需微调,撰写内容还可进一步梳理。范唯书记首先充分肯定了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指出开展课题研究的三个目标,既“提高政治站位,践行初心使命”“锤炼年轻干部,促进青年成长”“研究工作方法,提升工作能力”均得到了较好的实现。下一步在分报告修改时要注意三个关键点,一是内容要进一步聚焦于人才培养助力脱贫攻坚的成效,二是主标题要鲜明的体现报告特点,三是小标题要凝炼出内容亮点;主报告完善时要进一步突出高校人才培养助力脱贫攻坚的主线,内容上要跳出教育看教育,宏观视角提建议,最终呈现出一份有分量、高质量的研究报告。
(责任编辑:党支部)